
“在两个世界—产生一切的生产世界和耗损一切的消费世界—之间(
平面设计培训班),市场经济是纽带和马达,刺激、活力、新事物、创举、各种觉醒、增长,甚至进步皆由此涌出。”[+1可以想见,设计在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两个世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经济全球化则是把这个角色推上更大的舞台。
历史上任何时期和社会中,对消费的兴趣都是普遍存在的。通过消费,获取自己所需之物,人们的希求得到满足并又不断萌生和更新,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幸福感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体认。人类的需要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在任何情况下必不可缺的“绝对需要”。另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它使我们感到优越、自尊,这类需求很可能永无止境。一旦我们置身于全球化的视野和环境中,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由此便带来了设计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富饶丰足的物质基础是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一个崇尚物质生产的社会必将为了富饶丰足更加努力工作,激发个人和整个社会去拓展物质生产能力,进而导致更大的经济增长,设计在此中发展出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商业广告、大众媒介在消费领域里充当文化符号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强化者的意义。各种品牌都被赋予了产品以外的含义,它们充满个性、富于联想,有着对消费者进行心理重构的涵义,即通过消费而得到某种自以为是“自我实现”的感觉:“我就是我,我是自己的产物,在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中我创造自己。”(
上海平面设计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和广告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允许”消费者自由地享受生活,给他足够多的理由让他知道凡是能使他的生活丰富、愉快的产品都应放到他的周围。如鲍德里亚的观点:“现代社会的消费是一种‘能动的关系结构’,其对象不仅是被消费的物品,而且有针对消费者周围集体和周围世界的意义。所以,‘消费’是一种‘系统活动形式’,一种‘整体性的反应’,而我们的文化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反应之上。”川在此基础上,一个消费社会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把消费者充分调动起来,对于一切需求都实行心理垄断,通过大众传媒的全面影响和渗透,使“消费”成为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从而使消费与生产控制达到完美统一。
一个市场与消费的时代,人们共同消费、共同分享信息,导致了消费的同化,导致了生活标准同化、愿望同化、活动同化。这些现象也共同构成了消费时代的消费文化。跨国资本的扩展也将使文化和社会干世界范围的重构,例如跨国公司利用资本渗透到最偏远的地区,传播影响个人的消费意识,企图将每个人都纳人他们的消费世界以逐步打破人们原有的主体性,在世界范围内将人改造成消费的主体,接受“全球趋同”的观念和影响,失去原有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
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在淡化。这种趋同首先表现在事物表面和形式上(
上海计算机培训),后来才逐渐深人到思想和文化领域。设计并非是创造人类幸福生活的惟一手段,在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所面临的严峻困境是如何实现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