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的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设计考虑的对象由“消费者”转变为“生活者”,这意味着设计从关注市场目标转向以关注生活文化为目标,洞察生活中人的需要。物对人的意义是消费,更确切地讲,物是消费中的价值性筹码。塑造消费价值,是透过物的改观满足生活者更高一层的欲望。在情感消费或文化消费中的生活者所追求的远不是物质性的商品,更有商品背后的精神意义和文化附加值。由消费方式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预示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室内家居培训老师认为所谓体验经济,其实是从市场需求角度对“知识经济”的解读。“知识经济”从生产角度强调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体验经济”则从市场需求角度强调了人的无限需要中的“体验”类需要开始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更为美妙的说法是:体验经济是“更人性的经济”,“是否也可以推论体验经济就是美学经济”。
同样的一件商品,因为经济形态的变化而迥然不同:从自然经济时期的质朴本分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个性张扬,从需要决定价值到需求决定价值。时代不同了,价值的判断标准也改变了。从最初萌发交换的自由贸易的“质量”到工业经济的“价格”,再到服务与体验经济的“感受”,同样的一种商品在各种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和品格。
如果价格是一种稀缺程度的衡量,如果由于同质化严重不能从产品本身寻找明显的差异来制造稀缺,那么,只有从文化、心理、时尚等去创造差异,制造新的稀缺。如果一件商品没有“自然桌赋”的优势,那就去发觉“获得性票赋”来创造比较优势,甚至可以不着边际以“酷”来制造体验中的心理差异。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增强,人们在观念上更易接受新事物。在互通有无的融合中,人们对现实需求越来越复杂多样,其目的是希望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自身的存在境域。如果按马斯洛的需要论观点,满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后都可在不同层次上体验到“人的存在佳境”。更高层次的需要其实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设计的结果则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五种需要的内在规定性,在高科技强悍、人心疏离的今天,特别强调人性化设计就是为了达到高情感和高科技的平衡。
设计实质上是对日常文化进行挑选和评价以后得到的一种日常生活的操作方法,它所提供的生活观念和视觉形象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如果设计师的创造力在设计中发挥作用,其结果则能充分体现设计师对人生存问题的考虑,确实能成为帮助人们更好生活的手段。一个国家设计产业的强盛和由此形成的富有独特性的战略,会促进经济的成功与发展,德国和日本无疑都是最好的例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类对自身的追问,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无论哪一种设计,无外乎是为人的存在佳境而设计。建筑设计创造城市环境,室内设计创造居住、工作、社交环境,工业设计创造使用环境,服装设计创造“贴身”环境,视觉传达设计创造信息环境等。设计在物一人一环境的关系中开创了一个内容丰富、充满刺激性和新鲜感、复杂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社会。设计始终是人类对生存方式、生活样式以及美好未来的设计 。这样说来,设计师必须是那样一种人:能够勇于面对永无止境的变化,面对各种互相矛盾的价值观,在兼收并蓄中结合、从混沌中找到秩序。
本文来源:网络。整理:
室内家居培训学校。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号:feifanxueyuan】(版权声明:推送文章和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无法确认。部分文章和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烦请原作者联系小编更正,谢谢!)